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!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,请使用这些浏览器。
chrome
Firefox

工具栏

亲民宝马、大贸平替,无极发动机的三代进化史

最近摩圈有一则很重磅,但却没有得到太多关注的消息——2024年5月16日,无极机车的母公司隆鑫通用,在北京摩展前和宝马签订了一份新的新发动机合作项目,合约期为20年。

据隆鑫自述,宝马摩托车执行总裁Markus Flasch 非常认可公司产品质量水平及交付效率,并表示将和隆鑫一起追求更高的产品质量,形成更长久的合作关系。

看到这则消息后,我第一反应是激动,并为无极感到高兴,因为历史已经证明无极在与宝马的合作中确实能够受益,并且能在摩托车领域越做越好,最终做到反哺摩友,比如让大家买到3万出头的换壳宝马踏板——SR4 MAX。

虽然很多人对隆鑫在签约仪式上打出的口号不屑一顾,但纵观隆鑫的发展史,其实它就是一个血战抢饭吃、打赢活下来的历程。

无极和宝马的合作总共分为三个时期。

1、初识大排期(2005~2012)。

2005年隆鑫和宝马初次建立了合作关系,起因是由于重庆市副市长吴家农访问德国宝马摩托,结合重庆市完善的摩托车工业体系,以及宝马需扩张的现状,为二者牵线搭桥。

当时德国媒体如此描述二者的合作:

这次合作具有战略重要性,当隆鑫说到自己每年至少生产100万台两轮摩托车+200万台发动机时,年产量只有10万台摩托车的巴伐利亚人不得不保持沉默。

当宝马说到650是自己排量最小的发动机时,沉默的双方又完成了对调。

虽然在2005年隆鑫就已经成为了国内一线大厂,但它当时的产能几乎全是工具车发动机,排量小、价格低,竞争力的重点不在“质”而在“量”,以量取胜。

而代工宝马发动机的经历,对隆鑫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,即便只是单缸650cc,但在 2005年的市场环境下,这已经是国内排量最大的摩托车发动机了,为此隆鑫需要引进单独的生产线,并在宝马工程师的监督下进行生产。

这次经历为无极机车日后提高品质打下了牢固基础,因为隆鑫知道了国际一线的标准化流程到底长什么样子,只有见识过更好的,才能知道自己不足在何处。

2、逆向研发期(2012~2022)。

自2010年起,国内摩托车发展开始突飞猛进,比如钱江拿出了四缸龙六,春风也拿出了双缸650NK,对友商这些进展,隆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跟宝马一番理论之后,它拿到了那台单缸650发动机的使用权,并于 2012 年造出来了一台堪称国产配置之最的大单缸街车CR9(LX650)。

本来,隆鑫想依靠宝马同款发动机的名气+豪华配置拿下市场,但事情的发展往往和预想中不同,在四缸+双缸的双重夹击下,消费者对650大单缸并不感冒,外加油箱小、震动大,既没有ABS,也没有油表+档位显示,维护保养也不够便利,最终结果就是隆鑫的大排计划暂被搁置。

这次经历对于隆鑫来说颇为沉重,于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,它一边承接宝马新款大排量发动机的代工工作(850cc),另一方面开始自己研发/逆向更好的发动机(500cc)。

此后隆鑫的发动机生产技术开始突飞猛进。

比如KE500、KEL525、KEL350,以及KS150,虽然都带有借鉴成份,但它们已经成为目前摩托车市场的中流砥柱。

同一时间,无极也在研发一些自己独有的原创动力,比如学习自宝马F850的800cc双缸发动机,压缩比 12:1,270度点火间隙,双平衡轴,干式油底壳,最大功率 70kw,最大扭矩88nm,数据很出色。

另一台则是神秘的三缸,目前并未透露过多消息。

3、寻求更大变革期(2022~未来)。

除了自研发动机外,隆鑫在发展上的另一个重点,就是加强与宝马的深度合作,无论是SR4 MAX的国内大热,还是DS900X在国外受到的欢迎,这两件事都在证明无极有潜力成为亲民宝马、大贸平替。

回过头来再看两家如今的合作。

虽然隆鑫并未透露具体合作内容,但通过前段时间无极放出的产品规划图,我们可以进行推理。

推理一:宝马的策略就是把S1000四缸发动机+K1600两款发动机交给隆鑫代工生产,帮助隆鑫成为“青春版宝马”,自己继续去开发全新发动机。

毕竟未来的排放标准只会越来越严苛,上述两款发动机的技术又比较老,宝马趁此完成从直4到V4的转变也不是不可能,而且把S1000和K1600交给隆鑫不仅能小赚一笔,还能扶持一下合作伙伴,对未来合作也有好处,可以说是双赢。

推理二:跟2013年的合约一样,宝马又开发了一款全新发动机,并交由隆鑫生产,而隆鑫在开发的同时,可以逐渐将内部技术转为己用,最终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效果。

退一万步说,哪怕双方没有新合作,只是维持现状的续约,隆鑫每年还能拿到好几个亿的代工收入,这些收入能够支持到无极机车的技术研发、市场开拓和售后服务,无论结果如何它都不吃亏。

总结:

从通路车到个性车、从工具车到玩乐车,国产厂家都经历了这段艰难挣扎期,钱江通过收购贝纳利完成过渡,春风通过与KTM合作完成蜕变,隆鑫则通过与宝马合作成功转型……而国产摩托车鼎盛时期站前排的国营军工厂家,则没能跟上这股浪潮,由于机制僵化、人才不断流失,于是纷纷败下阵来;另一些曾经在国产摩托车出海时期冲上巅峰的厂家,也因为打价格战、因循守旧、不专注本业,亲手把自己打下神坛、打出局,甚至不得不黯然收场。

所以时间是最好的证明,险象环生的市场激战中,未来希望和机会只会留给既有魄力向前冲锋,同时还能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企业。

胜负未定,我们且行且看。
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

收藏

收藏成功 !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

猜你想看

+加载更多

活动推荐

广告
  • 奖 
  • 抢 
  • 奖 

CopyRight © 2000-2023 BitAuto,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 购车咨询:4000-168-168 (周一至周日 9:00 – 21:00) 法定假日除外